![]() 温馨提示:图片与实物有差别,仅供参考! 处方名:钩藤 
	拼  音  Gōu Ténɡ 
	别  名 双钩藤、鹰爪风、吊风根、金钩草、倒挂刺 
	科 属:茜草科  钩藤属 
	  为茜草科植物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(Miq.)Miq.ex Havil、大叶钩藤Uncaria macrophylla Wall.、毛钩藤Uncaria hirsuta Havil.、华钩藤Uncaria sinensis(Oliv.) Havil.或无柄果钩藤Uncaria sessilifructus Roxb.的干燥带钩茎枝。 
	分布 
	  主产于广西、广东、湖南、江西一带;大叶钩藤主产于云南、广西、海南等地;毛钩藤主产于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福建及台湾;无柄果钩藤主产于广西和云南;华钩藤主产于四川、湖北、云南、贵州等地。 
	性味:甘,凉。 
	归经:归肝、心包经。 
	功效;息风定惊,清热平肝。 
	主治;用于肝风内动,惊痫抽搐,高热惊厥,感冒夹惊,小儿惊啼,妊娠子痫,头痛眩晕。 
	用法用量:煎服,3~12g,后下。 
	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,慢惊风者慎用,无火者勿服。 
	各家论述 
	《本草纲目》: 钩藤,手、足厥阴药也。足厥阴主风,手厥阴主火,惊癎眩运,皆肝风相火之病,钩藤通心包于肝木,风静火熄,则诸症自除。 
	《本草述》:治中风瘫痪,口眼喎斜,及一切手足走注疼痛,肢节挛急。又治远年痛风瘫痪,筋脉拘急作痛不已者。 
	《本草新编》:钩藤,去风甚速,有风症者必宜用之。但风火之生,多因于肾水不足,以致木燥火炎,于补阴药中,少用钩藤,则风火易散,倘全不补阴,纯用钩藤以祛风散火,则风不能息,而火且愈炽矣。 
 | 
    



浙公网安备 3308240200007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