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温馨提示:图片与实物有差别,仅供参考! 
		处方名:益智仁  
	
		拼  音   Yì Zhì Rén 
	
		别  称: 益智子、摘艼子 
	
		科 属:姜科 山姜属 
	
		  为姜科植物益智Alpinia oxyphylla Miq.的果实。 
	
		分布于广东和海南,福建、广西、云南亦有栽培。 
	
		性    味:味辛,性温。 
	
		归    经:归脾、肾经。 
	
		功    效:温脾止泻摄涎,暖肾缩尿固精。 
	
		主    治:脾胃虚寒,呕吐,泄泻,腹中冷痛,口多唾涎,肾虚遗尿,尿频,遗精,白浊。 
	
		用法用量:煎服,3-10g。 
	
		使用注意:阴虚火旺及大便秘结者忌服。 
	
		各家论述 
	
		《本草拾遗》:治遗精虚漏,小便余沥,益气安神,补不足,利三焦,调诸气,夜多小便者。 
	
		《医学启源》:治脾胃中寒邪,和中益气。治人多唾,当于补中药内兼用之。 
	
		《神农本草经疏》:益智子仁,以其敛摄,故治遗精虚漏,及小便余沥,此皆肾气不固之证也。肾主纳气,虚则不能纳矣。又主五液,涎乃脾之所统,脾肾气虚,二脏失职,是肾不能纳,脾不能摄,故主气逆上浮,涎秽泛滥而上溢也,敛摄脾肾之气,则逆气归元,涎秽下行。 
	
		《本草经疏》:益智子仁,以其敛摄,故治遗精虚漏,及小便余沥,此皆肾气不固之证也。肾主纳气,虚则不能纳矣。又主五液,涎乃脾之所统,脾肾气虚,二脏失职,是肾不能纳,脾不能摄,故主气逆上浮,涎秽泛滥而上溢也,敛摄脾肾之气,则逆气归元,涎秽下行。 
 | 
    



浙公网安备 3308240200007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