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 - 杭州同仁健康!

同仁健康网

体质的构成(2)

时间:2019-11-29 19:07来源: 互联网 点击:
饮食营养:人以水谷为本,脾主运化水谷精微,为气血生化之源,故脾胃为后天之本。饮食营养是决定体质强弱的重要因素。合理的膳食结构,科学的饮食习惯,保持适当的营养水平,对维护和增强体质有很大影响。由于人的
    饮食营养:人以水谷为本,脾主运化水谷精微,为气血生化之源,故脾胃为后天之本。饮食营养是决定体质强弱的重要因素。合理的膳食结构,科学的饮食习惯,保持适当的营养水平,对维护和增强体质有很大影响。由于人的体质不同,其对营养物质的新陈代谢功能也不一样。因此,科学、合理的饮食营养应包含必需和适当两层含义。长期营养不良或低下,或营养不当,以及偏食、偏嗜等都会使体内某些成分发生变化,从而影响体质,乃至于引起疾病。《内经》中曾多次谈到饮食偏嗜对机体的危害。诸如“肥者令人内热,甘者令人中满”、“膏粱之变,足生大丁”,以及五味偏嗜会引起人体脏气偏盛偏衰而产生病变等。
   劳动和运动:劳动的性质和条件,对人们的体质强弱有着深刻的影响。劳动一般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两大类。在现代社会,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,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关系也越来越密不可分。劳逸适度,劳而不倦,可增强体质。一般来说,适当的体力劳动对体质的增强有积极的作用。但是,过于繁重的体力劳动,在严重污染环境下的体力劳动,精神情绪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下的劳动,操作分工过细,促使身体局部片面发展的劳动,等等,对人的体质都将产生不利影响。反之,过度安逸又可使机体气血运行迟缓,气机阻滞,脏腑功能减弱,正气不足,而致体质虚弱多病。故当有劳有逸,劳逸适度。
古往今来,人们从“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”的自然现象中体会出“生命在于运动”的真谛,视体育锻炼为增强体质的法宝。历代医家总结的“养生导引之法”,诸如太极拳、五禽戏等,便是以运动来调养体质的典范。现代运动生理学研究证明,经常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,可使神经系统更为活跃和灵敏,增强肌肉的耐力与收缩强度,调整内分泌系统的平衡,改善血液循环,使新陈代谢更为旺盛,废物的排泄更为顺利,这样就可使病理体质向正常体质转化。
    年龄:年龄也是影响体质的重要因素之一。人体的结构、机能与代谢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。从出生之日算起,按日历计算的年龄称之为历法年龄、时序年龄或实足年龄,简称年龄。增龄,即年龄的增长,概括了一个人生长发育和衰老的全过程,包含着成熟和衰老两重意义。增龄是一个渐进过程,而且每个人的生物学年龄与历法年龄也并不是刻板同步的,个体差异相当大,有的“未老先衰”,有的“老当益壮”,可相差十年左右。所以,到目前为止,国际上对年龄分期尚无统一的意见。但总的来说,人的生命历程都是从少儿、青年到中年,再转向老年。中医学在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和《灵枢·天年》中深刻地论述了人体脏腑气血盛衰与年龄的关系。在生长、发育、壮盛以至衰老、死亡的过程中,脏腑气血由盛而衰,影响着人体生理功能,决定着人体的体质,从而决定着各年龄期对致病因素反应的能力与类型。如小儿体质为“稚阴稚阳”之体,所谓“小儿稚阳未充,稚阴未长者也”(《温病条辨·解儿难》)。到了青春期则体质渐趋成熟,至青春期末,体质基本定型;青壮年是人体脏腑气血阴阳最旺盛时期,因而也是体质最强健阶段;及至老年,脏腑生理机能减退,体质日趋下降,逐渐呈现“老态龙钟”的衰老征象。
这里应当强调两个环节,一是青春期,二是更年期。以性成熟过程为特征的青春期是人体内机能、代谢与结构急剧变化的时期,是人生中第一个转折时期,体内各种生理活动进行着整体性的调整。更年期则是从成年期转入老年期时,全身各系统的功能与结构渐进性衰退的过渡阶段,是一生中第二个转折时期。若能处理好这两个时期,则可达到强身健体,延缓衰老的目的。
   性别:性别通常所指的是男性与女性。男为阳,女为阴。男性多禀阳刚之气,体魄健壮魁梧,女性多具阴柔之质,体形小巧苗条。男子以气(精)为本,女子以血为先,女性又有经带胎产的特点。所以说,男子以肾为先天,女子以肝为先天。“男子多用气,故气常不足;女子多用血,故血常不足。所以男子病多在气分,女子病多在血分”(《医门法律》)。“男子之病,多由伤精;女子之病,多由伤血”(《妇科玉尺》)。可见,男女性别不同,其遗传性征、身体形态、脏腑结构与生理功能、物质代谢乃至心理特征等都有所不同,体质上也必然存在着性别差异。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本站是个人网站,不看病、不卖药、本站所有图片及内容信息仅供参考与学习,若身体有所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!
栏目列表
推荐内容